首页

女王之奴视频

时间:2025-05-29 21:41:16 作者:吉隆坡三场峰会上的“多边合作之声” 浏览量:23335

  中新社吉隆坡5月28日电 题:吉隆坡三场峰会上的“多边合作之声”

  中新社记者 陈悦

  5月26日至27日,东盟峰会、东盟-海合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陆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增进区域合作及维护多边体系成为各场峰会上所发出的强劲声音。

  作为本次峰会东道主,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三场峰会开幕致辞中都强调,应增进区域合作、维护多边体系以应对国际挑战。《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联合声明》明确表示,“强调区域主义和多边主义、地区团结和国际法在应对共同挑战中的重要性”。

  安瓦尔将27日举行的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视为“国际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他说,与会三方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达24.87万亿美元,拥有约21.5亿人口,为市场协同、深化创新与促进跨区域投资提供巨大契机。

  中国在三方合作中可发挥的作用在峰会内外受到期待和肯定。

  安瓦尔在27日晚举行的东盟-海合会-中国经济论坛上说,中国已证明了自己在经济和技术领域推动变革的能力,并正努力示范如何团结一致致力于人类公平正义的发展目标。

  马新社亦撰文指出,中国和合作伙伴正在建设更加互联互通、具有韧性经济架构、共享发展而非垄断发展权益的经济体。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会长翁诗杰接受中新社采访时高度肯定中国在维护多边体系和倡导区域合作、加强全球供应链韧性等方面的贡献。他指出,在此次系列峰会上,作为东盟和中国共同捍卫的价值,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获得彰显,深入人心。在当前国际形势和挑战下,此次系列峰会所传达的声音和实现的成果,无疑可“提振全球多边合作的士气”。

  在此次系列峰会上,中国企业和来自东盟、海合会国家的企业积极探讨合作机遇。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成果受到东盟、海合会国家企业的欢迎。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乔健介绍,在合作中,联想专门基于东盟、海合会国家的差异化需求,提出定制化智能解决方案。她并透露,沙特易达资本已在去年11月向联想旗下企业投资5000万美元,为中东和北非地区引进先进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解决方案。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TCL在东盟已深耕多年,实现和当地企业、民众携手发展,本次系列峰会上,沙特等海合会国家官员、企业和TCL积极接洽,探讨未来在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前景。

  翁诗杰展望,东盟-中国-海合会峰会作为创新性的平台,开启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新契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在峰会上继续受到欢迎,峰会“联合声明”更提出要“促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和无缝衔接的互联互通,包括发展物流走廊和数字平台”,相信“一带一路”倡议及“数字丝绸之路”可将各区域更紧密联系在一起。(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世界首个电力联邦学习国际标准获批立项

多年来,在此进行科研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团队不断突破,取得了多项国际前沿的成果,他们对于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解码称号最先出现“强军”二字的荣誉集体

“通过建设九鼎农业集团基于果蔬出口贸易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及山东高速新疆国际物流产业园多式联运海关监管区,可为区域相关企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报关清关服务,尤其是极大简化果蔬类易损商品出口程序,实现标准化运输,减少装卸损耗,实现乌鲁木齐至中亚地区货物直达,为(第)十二师区块跨境电商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自贸试验区第十二师区块工作专班创新工作负责人王辉介绍。

体育为媒 石榴花开——上海杨浦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的新领域,带来重大机遇,也伴随着难以预知的风险挑战。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说,今年10月,中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安全、治理三方面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治理中国方案。今天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致辞,更加认识到,各方携手落实倡议,将有利于妥善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

日媒:日本自民党选举对策委员长小泉进次郎辞职

过去一个月,深中通道这项超级工程所释放的超级能量超乎想象,所带来的变化也超乎预期,中山布下的三个“王炸组合”也开始见效。当珠江口东岸的泼天流量不断注入中山,中山划时代的变革也势必上演。此时,人们或许才会更深刻理解:为什么打开了“东大门”,中山就能拥抱一个“新时代”。

黑龙江省发展冷水鱼“芯片” 向全国采购水产苗种1.4亿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会副主任、中国COP21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表示,气候变化问题是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本世纪中叶实现净零排放,是各国政府共有的责任。大家应该认识到该问题的紧迫性和复杂性,从而携手合作解决问题。他表示,中国正朝着到203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前进。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取得良好发展,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